甘肃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网站标识

武威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来源:   作者:甘肃日报   时间:2024-09-19

  原标题:奋楫扬帆启新程 实干担当勇争先——武威市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述

  武威天马湖。 金奉乾

  高铁通到我家乡(兰张高铁兰武段)。

  凉州区发放镇雨康种苗公司工人培育辣椒苗。

  武威市大力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让许多村民住进新房子,开启幸福新生活。

  武威市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抓喜秀龙镇阿尼噶卓帐篷城。 金奉乾

  星罗棋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阵列熠熠生辉;风力发电机纵横交织、蔚然壮观,迎风旋转的风轮叶片“吞风吐电”;

  夜晚的汉唐天马城流光溢彩,引人驻足;明清街夜市游客摩肩接踵,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好一幅“烟火人间”和美画卷;

  祁连山下藜麦飘香,石羊河畔牛羊肥壮,黄花滩日光温室鳞次栉比,农副产品销往五湖四海,兴旺的产业,富了一方百姓;

  ……

  持之以恒的努力,来之不易的成绩,展现出武威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万千气象。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武威市加力实施“四强”行动,做深做足“五量”文章,加快推动“两区两地”建设,着力构建“两擎牵引、五极迸发”高质量发展格局,全市经济运行稳进提质,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追风逐日劲头足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武威广袤的北部沙区,由无数光伏发电板构成的蓝色“湖泊”泛起涟漪。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赋予茫茫大漠无限活力。

  武威市境内太阳能、风能资源充足,是河西电网的重要支点,也是西北清洁能源向中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能源通道,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武威市抢抓国家规划布局腾格里沙漠大型风光电基地和实施陇电入浙工程的重大机遇,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支柱产业,一体化推进资源配置与产业链构建,全力打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已建成和在建风光电装机规模975万千瓦,位居全省第二位。

  链式发展,是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的基本规律。武威市先后引进远景能源、特变电工、金风科技等企业在武投资,加快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全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供应链集群。目前,风电装备产业链已形成年产4吉瓦风机、800套大兆瓦级风电叶片、400套风机塔筒、600台机舱罩生产能力,光伏装备产业链已具备年产3.5吉瓦光伏组件和400兆瓦光伏逆变器的生产能力。

  穿过高耸的输电塔群,来到位于古浪县北部沙区的亿恒宝华光伏电站。“我们的18个电池仓,就像一个个大号‘充电宝’,利用储能系统平滑输出,让整个电力供给与需求时刻保持平衡,避免因供需不匹配导致的资源浪费。”亿恒宝华光伏电站站长冯亮介绍,电站还负责黄花滩330千伏汇集升压站的日常运维工作。

  “汇集”是指将成千上万块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集中起来。接下来是“升压”过程:直流电被送入逆变器中转换成交流电,并且提升电压至适合长距离传输的高压等级。最后,交流电进一步升高电压,通过输电线路将清洁的太阳能电力输送到电网或其他用电负荷中心,供给用户或商业用电。可以说,汇集升压站就是点缀在“光伏海”之中的能量中枢。

  一直以来,武威市统筹考虑新能源接入和外送,提前谋划推进电网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先后在凉州区九墩滩、民勤县红沙岗、古浪县黄花滩、天祝县松山滩等区域规划建设9座330千伏汇集升压站,有效解决风光电项目电网接入问题。

  文旅融合激活力

  游在武威是什么体验?

  是城中有美景,烟火绕城郭的诗意与远方,是“千年石窟”天梯山带来的惊叹和震撼,是感受博物馆万件文物的历史底蕴,更是体验凉州词中的雄浑与苍凉……

  近年来,武威市紧紧围绕文化旅游名市建设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文化旅游要素品质,全力打造“5+N”文化旅游产业链,产业发展“一盘棋”推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呈现繁荣发展态势,共计接待旅游人数超1.3亿人次,旅客花费737.6亿元。

  今年6月29日,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运营。截至7月29日,兰张高铁兰武段累计发送旅客49.7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1.7万人次。

  从抓喜秀龙草原、八步沙林场,到汉唐天马城、武威文庙、苏武沙漠景区……武威的旅游资源被高铁“串珠成链”。八方游客纷纷前来观光旅游,尽情领略沿线的独特风情与秀丽景色。

  汉唐天马城景区总占地面积约1300亩,是一个集遗址保护、旅游观光、文化展示、休闲娱乐、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中央文化观光景区。“运营以来,我们日均接待游客3万人,去年实现综合收入5060万元,成为武威旅游新地标。”汉唐天马城工作人员李亮介绍。

  最近,武威市博物馆推出的一款“八鸟朝阳”文创巧克力在朋友圈“刷屏”。这款巧克力的灵感来自市博物馆的文物——“八鸟朝阳”彩绘画像砖。

  文创产品为什么会受到欢迎?透过武威文创产品,有人感慨于历史场景的创意呈现,使用西夏纹饰制作的酒具,穿越时空与西夏古国对酒当歌;有人惊叹于多重感官的奇妙联结,在品尝“马踏飞燕”文创雪糕时,咀嚼出时令与文化的滋味。无论是玩偶、日历、挂件等日常器物,还是扇子、笔筒等文化用品,武威市优秀的文创产品都凝结着审美特质与价值理念,走进大众日常生活。

  沃野田畴绘新景

  8月,天祝县高原夏菜迎来收获期。

  走进打柴沟镇下十八村,连绵夏菜尽披新绿。早晨的风略带微凉,村民魏占喜在忙着采收甜脆豌豆,干得汗流浃背。

  “过去,大家种的都是青稞、玉米等作物。那真是‘土里刨食’,效益低没赚头。如今种高原夏菜,才算是挑上了‘金扁担’。”魏占喜算了笔账,青稞亩均收益几百元,高原夏菜就不一样了。单说甜脆豌豆,亩均收益最高7000元。“种地也能致富奔小康。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心里一天比一天亮堂。”

  “我们村种植了2400多亩高原夏菜,总产值达到1440多万元。种植收获过程中,还能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打柴沟镇下十八村专职党支部书记郎炳凤介绍。

  从一棵蔬菜富起一个村,到一个瓜兴起一片业,谋一方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了一个个产值超千万元的村子诞生。近年来,武威市立足“高原冷凉”“绿洲水土”“沙漠光热”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产业带”,大力发展牛羊猪禽果菜菌草“8+N”现代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推动特色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农业增加值连续10年居全省第一,探索走出了一条根植于农业、符合武威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子。

  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不断深化的进程中,特色产业发展也在武威大地风生水起。奶牛、羊、猪存栏量,设施瓜菜、食用菌产量,蜜瓜、藜麦、茴香面积领跑全省,培育“凉州农鲜”“民清源”“原味古浪”“天祝原生”等区域公用品牌,累计认证“甘味”农产品品牌42个。

  此外,武威市坚持以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产业链,形成了以小麦、马铃薯、藜麦为主的粮食加工业,以乳制品、肉类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等系列加工产业链。

  产业集群加速形成,让广袤沃野释放出人才“虹吸效应”,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汇聚乡村。他们将人生梦想寄托于大地,在田间地头发挥聪明才智。

  从坐办公室的白领到温棚里授粉施肥的瓜农,今年26岁的明亮山,在2022年6月完成了身份的巨大转变。他投资100多万元,在凉州区大柳镇承包37座大棚种起了西瓜。

  “在种植前,我们做了详尽的市场分析。市面上销售的很多西瓜,个头特别大、分量重,普遍在7、8斤,切开后一次吃不完,天气热放着容易坏,搁冰箱里又影响口感。”思路即出路。明亮山精准对接消费需求,搞差异化种植,引进个头小、口感好的西瓜品种,一下就打开了市场,销量节节攀升。

  曾经,离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是大部分农村年轻人的梦想。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走进田间地头,把青春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有了新答案。

  绿色长城锁黄沙

  右脚用力蹬,左腿高抬,跨过一道小沙丘,再跳过一道沙沟。灵活的身手,一点也看不出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已过古稀之年。

  八步沙,“跋步沙”。20多公里的“路”,郭万刚走了40多年。“这些年,像八步沙、黑岗沙这些风沙口得到有效治理,绿洲向沙漠过渡地带整体向北推进30多公里。”

  黄沙与绿荫的抗衡,是空间的交锋,更是精神的对垒。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八步沙林场的治沙人们硬是让绿色沿着脚印延伸开来。如今,八步沙正被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紧紧拥抱。

  曾经肆虐的风沙被牢牢困在纵横交错的草方格中。虽然间或有起伏的沙梁映入眼帘,但是绿色掩映下村庄里的袅袅炊烟,还是为这苍茫的沙漠风光,增添了几许田园牧歌式的生机和希望。

  武威的荒漠化治理过程,就是一部人与沙的斗争史。在这场漫长的斗争中,无数治沙英雄的名字被镌刻在这片土地上。

  古浪县八步沙“六老汉”三代人扎根荒漠,接续奋斗,40多年完成治沙造林32万亩、封育管护林草面积45万亩;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莉玲,扎根沙海中,芳心护绿洲,用青春和汗水见证了荒凉大漠向绿水青山的转变;全国治沙劳模王银吉扎根沙海,在腾格里沙漠南缘压沙造林万余亩……

  绿色在延伸,希望在升腾。随着“三北”工程的推进,武威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在古浪县八步沙、民勤县黄茗沙窝、凉州区八十里大沙等风沙危害严重区域,一方方草格压下去,一株株青苗长出来……

  数字无言,彰显巨变。2023年6月以来,武威市完成人工造林17.1万亩,退化林修复1万亩,累计治理沙化土地924.3万亩、重点风沙口240个、风沙线480公里。(金奉乾 甘曜毓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