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丹县种薯生产企业与培黎职业学院合作共建的马铃薯组培中心培养室内,学生和工作人员将马铃薯组培苗运往智能玻璃温室定植。(通讯员王将)
兰州西北书城推出“深入开展‘三抓三促’行动”图书专柜。(记者瞿娟)
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社棠工业园区海林轴承三分厂生产车间。(记者冯乐凯)
2024年10月,自然资源部发布全国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由省自然资源厅推荐的甘肃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郭家沟铅锌矿生态修复案例入选,并在2024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矿山生态修复论坛作交流发言,为全国矿山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甘肃经验。
2024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以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立足自然资源工作定位,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41个,治理面积7.2万亩,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督促矿业权人履行义务,助推生态环境改善,以高水平生态保护修复支撑高质量发展。这是我省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取得积极成效的一个生动事例。
改革越是向纵深推进,就越要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作风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4年2月18日,全省“三抓三促”行动推进会议在兰州召开,对全省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全面安排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一年来,在“三抓三促”行动的有力助推下,全省各级各部门持续保持真抓实干、争先进位的良好态势,效率效能不断提升,攻坚力度明显加大,重大任务推进、重点问题化解不断取得新成效。
聚焦重点任务,提升发展效能
“检查少了,表格少了,开会少了,村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村级事务中去了……”近日,白银市景泰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来到红水镇泰安村了解基层减负情况时,该村党支部书记说。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省级10项重点任务之首。围绕这一重点任务,我省印发《全省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重点任务清单》,提出48项落实措施。省级议事协调机构由229个精简为78个;省级发文、全省性会议同比分别减少7%、11.8%;省级督检考事项由45项压减至39项;省市县取消合并“一票否决”事项18个、签订责任状事项90个;清理优化政务APP129个、政务公众账号1091个;省级层面将原有的33项进校园社会事务精简优化为4项,市州层面整合保留5项;清退借调基层工作人员3060人。
同时,综合发力持续跟踪问效,省委层面专项工作机制召集人深入陇南文县开展为基层减负蹲点调研,省委办公厅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蹲点调研、网络问卷调查、基层减负观测点专题培训、清理规范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回头看”,以下看上发现问题,推动提升减负实效。
在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过程中,省“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牵头单位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加快推进积石山县地震灾后住房恢复重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等“10+90”重点任务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不放,推动取得积极进展。
2024年11月12日,积石山县胡林家乡高关村灾后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朝阳小区内,洋溢着一片喜庆的氛围。当天,在该安置点新房中举办了一场温馨且有意义的婚礼,新郎李志强和新娘李正琳携手走进洒满阳光、装饰温馨的新居中,开启了人生新篇章。
为做好积石山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省住建厅持续强化项目工程设计及造价管理、建筑风貌管控指导、质量安全管控,工作专班驻点督导,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对各乡镇、村社全覆盖开展技术指导,组织质量安全督查四轮次,目前已圆满完成临夏州受灾地区房屋维修加固、原址重建、集中安置点建设任务。
2024年7月,第三十届兰洽会在兰州举办。其间,我省精心组织央地合作·互利共赢对接洽谈活动、知名粤商甘肃行招商推介活动、浙商甘肃省重点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市州、县区紧抓客商云集机遇开展多样式的系列招商活动,共签约合同项目1325个、总额6039.55亿元,较上届分别增长13.05%、7.7%。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全省各级各部门聚焦招商引资,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提升招大引强工作质效,以一域之力为招商引资全局添彩。
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重点工作任务台账》,梳理310条工作任务,强化清单管理,全程跟踪问效,强力推动落实。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月通报季考核年评价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加速形成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氛围。主动对标国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推动企业开办审批质效、优化税收环境、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等10项重点指标集中攻坚、持续优化,确保领先指标领跑、中游指标追赶、落后指标攻坚,以考核指标追赶进位实现营商环境提质增效。
省商务厅制定招商引资“一意见两办法”,加大招商力度,推动重点产业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0%。举办全省招商引资培训班,组织市县招商干部开展落地项目观摩,提升招商干部谋划项目、招商洽谈、推动落地能力水平。同时,完善和提升开放平台功能,加快破解引进外资外企和发展外贸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2024年1—10月,全省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4248个,签约金额10809.48亿元,同比增长44.3%,其中10亿元以上大项目276个,签约金额6265.16亿元。引进71家3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50个,签约合同金额2015.72亿元。累计实施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4966个,到位资金6950.34亿元,同比增长38.4%。
紧盯要事难事,强力攻坚推进
2024年6月,省“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甘肃陆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六建子公司)拖欠民营企业账款27.11万元”问题转甘肃建投集团办理。经核实,2023年2月,甘肃兴鑫众合贸易有限公司与甘肃陆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材料采购合同,约定供应钢材96吨,实际供应94.24吨、供货金额43.07万元,尚拖欠货款27.11万元。甘肃建投集团认真履行清欠责任,督促甘肃六建及甘肃陆建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积极筹措资金,于2024年8月底结清27.11万元拖欠款项。
2024年以来,省“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选取全省性要事难事,纳入行动重点督办,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突出问题——
在清偿拖欠企业账款方面,制定《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方案》,建立月通报、季调度、年考核等工作机制,以点带面推动各级政府加大清偿拖欠企业账款力度;
在提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2023年重点督办的兰州火车站广场“脏乱差”问题紧盯不放,推动兰州市和有关部门协同发力,于2024年8月全面完成站前广场改造提升,交通设施更加完善,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擦亮了城市名片;
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针对2023年招商引资19个在库考核项目未开工问题,对兰州、张掖、武威、兰州新区等4个市州政府“点对点”督办,目前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2个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4个不再实施;
…………
将带有全局性、典型性的重点事项,纳入省级关注重点,列入专项进行重点督查。先后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暨优化营商环境、积石山县地震灾后重建、生态环保问题整改、拖欠企业账款、安全生产驻点包抓“百日行动”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反馈、督促整改。针对7个市州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率低于5%、闲置土地处置率低于10%问题,向市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一对一”发送重要工作提示,督促压实责任,加快处置进度。
正面典型引人向上,反面典型则会敲响警钟。省“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筛选14件为民办实事的正面典型,全省通报表扬,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2024年以来全省共选树正面典型1441个,激励各级各部门向先进学习、向典型看齐,不断在作风改进、助企纾困、为民解难上取得更大成效。
与此同时,严查作风顽疾,省“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委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通报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典型问题,查处不担当、不作为等作风问题,持续保持对不良作风严肃追究的基调。
强化社会监督,回应社会关切
2024年5月,省“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6起社会监督意见办理正面典型的通报,其中一起为“省人社厅3个工作日解决下岗职工高某14年养老保险缴费信息未录入问题”。
2024年1月25日,原兰州轴承厂下岗职工高某(现年59岁)向省人社厅为民服务“直通车”反映,省社保中心系统平台没有其参保缴费记录,到龄后不能正常领取养老保险金。“直通车”工作人员多方联系核实,发现2007年原兰州轴承厂改制时未申报录入高某养老保险缴费信息。1月26日,省人社厅派员到原兰州轴承厂破产清算办公室查阅历史档案,补齐佐证资料。1月29日,省社保中心为高某补录了1993年至2007年的养老保险缴费信息。
群众利益无小事,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是“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内容。着眼解决办理事项时间跨度长、涉及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等问题,省人社厅在全国创新打造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105个,健全集中受理、统一交办、全程盯办、及时回访的闭环运行机制,目前已提供咨询解答74.4万人次,办理急难愁盼事项2008件。
为方便群众办事,省人社厅为民服务“直通车”在全省推行企业职工“电子退休证”,将数据通过电子证照共享给医保、公积金部门,自动办理公积金提取等业务,所需证明材料从14项压减至4项,申办次数由5次减少至“线下最多跑一次、线上零跑动”,办理时间由60个工作日减少至20个工作日,从根本上改变了退休企业职工持证多头申报业务的状况。同时,持续深化“社银合作”便民服务新模式,推动社保卡、参保登记、失业登记等服务事项下沉,采集、发布人社政务服务网点信息4139个,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围绕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全省公安机关持续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不断优化窗口服务质量,全力推进74项高频服务事项在派出所“一窗通办”,积极探索“一个窗口管全部,一个民警全部管”的集成服务模式,窗口办件总量达8.2万件次,有效破解群众办事“走多门、跑多窗”难题,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全省公安机关按照“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原则,编制详细规范、便于操作的《“一窗通办”标准化实操手册》,明确服务事项的申请条件、办理环节、办结期限等要素,规范服务标准和审批流程,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开放户政、治安、交管等高频业务权限,实现高频业务即来即办,群众办事从“跑多窗”到“进一窗”。同时,聚焦“一警多能”,创新推出“全科警长”工作法,通过集中培训、岗位练兵、跟班作业,实现高频业务办理流程“一口清”。
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以来,省“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坚持为民导向,坚持开门搞行动,开通网络受理渠道,广泛受理群众意见,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一方面,积极回应群众投诉,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如平天高速公路项目欠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长达4年的遗留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省直相关部门和市、县已形成解决方案,将庄浪、华亭、秦安、秦州、麦积5县区征地比例20%以下的25557人纳入参保范围,分年度补缴养老保险补贴资金1.83亿元,有效保障群众利益。
另一方面,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主动为民办实事好事。如针对医疗领域过度检查、滥用耗材等问题,省卫生健康委建设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信息系统,全省70.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检查结果互认,为患者节约费用5175万元;2024年7月22日开始,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
据统计,全省累计受理社会监督意见2378件,推动解决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1174件,清偿拖欠账款58.7亿元。其中,省本级受理1590件,推动解决572件,清偿58.69亿元。
此外,省“三抓三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对2023年社会监督意见办理情况“回头看”,梳理跟踪落实事项264件,督促办结109件。认真分析研判办件情况,对存在办理进度慢、解决问题效果不好、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的10个市州和17个省直部门单位点名通报;筛选存在敷衍应付、久拖不决问题的反映件,派员深入相关县区实地督导,严肃反馈意见,有力有效推动解决问题。一些企业和群众通过送锦旗、寄感谢信、来电等方式表示感谢。
深化“三抓三促”行动,贵在执行,重在落实。全省上下将持续保持昂扬奋进、担当作为、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以好的作风和快的效率强素质、提能力、促发展,以“三抓三促”行动实施成效助力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记者马颖)